国产工业机器人冠军:销量突破2万辆超过库卡跻身中国市场前二
作者:杏彩体育官方地址>    发布时间:2024-10-22 03:22:21

  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在政策利好和下游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持扩大,国产化进程加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665.88亿元,2024年预计将超过700亿元。中国已连13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并且连两年市场份额超过全球一半。这得益于我国制造业的持发展和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的不断推进。工业机器人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伴随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国产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的数据,2023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首次突破50%,达到52.45%,从销量口径上实现对外资品牌的反超。这标志着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已初步具备全产业链替代的实力,国内龙头企业在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等环节的实力不断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主流的6轴机型外,协作机器人、Delta、SCARA等新兴类型的国产品牌占比也超过了50%,这表明国产替代的领域正在不断扩大。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在持拓展。早期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电气等传统制造业,近年来新兴产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快速释放。以新能源汽车、光伏为代表的新兴行业成为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工业机器人在非制造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步拓展,如物流、医疗、服务等领域。新冠疫情期间,无人化、智能化的工业机器人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其在非制造领域的应用。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大。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能够持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利好、下游需求旺盛以及技术创新等多重利好因素的驱动。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要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本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

  这些政策措施从财税、金融、人才等多方面为机器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政策的实施也将进一步扩大机器人在各行业的应用,为企业创造新的市场机遇。

  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机器换人"成为制造企业的现实选择,这直接拉动了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大量对工业机器人的新增需求。

  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推动服务机器人等在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这些均为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技术创新是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近年来,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网络化和交互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工产研所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厂商在减速器、伺服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市场份额均超过50%。

  创新驱动有力推进了工业机器人产品的更新换代,性能指标持提升,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这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发展态势逐渐显现,上下游企业通过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正在形成合力

  产业链协同发展有利于提高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整体实力,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再到系统集成的完整生态圈,助力实现高水平自主可控。

  智能化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机器人将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和交互性的方向发展,实现人机协作、自主移动等更高级的功能。

  这需要机器人本体集成更多的传感器,并运用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赋予其更强的环境感知、运动控制和决策判断能力。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软件算法也需要相应升级优化,以支撑更复杂的任务执行。

  智能化将进一步提升工业机器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扩大其应用场景,助力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型。

  埃斯顿等龙头企业已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实现"国产第一品牌,国际第一阵营"的战略目标

  跨国公司也在加大在华投资力度。ABB、发那科等外资巨头纷纷在国内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融入中国市场发展大潮。

  国际化竞争的加剧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有利于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全球影响力。



上一篇:预见 2024:《2024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全景图谱》 ( 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
下一篇: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量、安装量、保有量现状简析:国产品牌竞争力持续走强[图]